【泾川县】泾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泾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以“全链条整治、全方位发力、全社会共治”为导向,扎实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系统化部署、精准化施策、常态化推进,有效净化农村食品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农村群众饮食安全。
高位统筹部署,构建责任闭环体系。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县市场监管局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作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度推进,结合县域农村食品市场实际,印发《打击假劣肉制品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整治重点、整治措施、整治步骤,将任务分解至各股室、基层监管所,形成“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监管人员一线抓”的责任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层层压实、落地见效。
深化自查自纠,夯实整治工作基础。为破除整治工作中的“堵点”“难点”,县市场监管局坚持“刀刃向内找问题、靶向发力补短板”,将自查自纠作为专项整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内部座谈、工作复盘、基层调研等方式,全面梳理整治工作推进中的薄弱环节,共排查出“宣传覆盖面不足、监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监管频次不足”等4条问题。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局党组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充宣传渠道,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监管人员业务培训,重点提升食品抽检、案件查办、风险研判等能力,同时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确保监管无死角,以自我革新的态度为专项整治工作夯实基础。
精准排查整治,建立问题销号机制。聚焦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以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商、小食杂店、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为核心排查对象,组织监管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标签标识、进货查验记录等关键信息,严厉打击销售过期食品、篡改生产日期、销售“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即知即改+限期整改”分类处置机制。截至目前,共排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00户次,整治各类隐患问题94条,实行“整改完成一个、核查销号一个”,确保问题整改不悬空、不遗漏。
严格执法惩戒,形成强力震慑效应。坚持“严”的主基调,秉持“罚育结合、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严格遵循“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原则,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抽检、群众举报线索核查等方式,精准锁定违法主体,依法从严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虚假宣传、未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0件,涉及过期食品销售、标签不符合规定等类型,累计罚没款6.77万元。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同步开展“以案释法”,向涉案经营户及周边商户讲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阐明违法后果,既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作用,也引导食品经营主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构建“培训强能力、宣传广覆盖”的双轮驱动模式,在培训方面,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批”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类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累计开展培训48场次,覆盖食品从业人员9000余人,有效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在宣传方面,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知识产权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累计举办宣传活动65场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与维权途径,引导群众树立“安全消费、理性消费”理念,推动形成“监管部门主导、经营主体自律、社会公众参与”的农村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作者:王文强 编辑:苏成 审核:贾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