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平凉在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5月15日,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平凉作了题为《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小作坊聚点成块、形成产业探索路子》的交流发言。近年来,平凉市统筹发展与安全,将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作为“三小”治理的长效之策,“食安创城”的重要支撑,善谋力行、进而有为,形成了“集中加工区+示范小作坊+普通小作坊”的结构性治理格局。
统筹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本,按照四方联动的模式统一建设。市委、市政府将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列为“2023年市列为民办实事”之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监总抓、部门配合”的建设模式,规划建设崆峒区面制品、豆制品、肉制品、清真肉制品,华亭市东升小作坊,静宁肉制品、豆(面)制品7个集中加工区,总面积7万m²,投资2亿元,容量300户,预计年产值10亿元。
统筹资金引导与行政推动,按照让利于商的原则分批进驻。市级财政列支300万元,对进驻的小作坊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助;县市区财政列支320万元,支持集中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运营2个,入驻60户;完成一期2个,装修53户;正在建设3个,签订进驻协议87户,整体纳入进驻范畴200户。
统筹自主经营与集中管理,按照流程闭环的要求规范生产。按照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设计布局、工艺流程、记录控制、标签标识、产品检验、透明车间“八个统一”的模式集中管理。目前,崆峒区面制品加工区可生产产品200余种,年产值5000万元;崆峒区肉制品加工区,下游供应300多家食品单位,年产值5000万元。
统筹电商营销与区域配送,按照双抓双赢的布局销售产品。电商平台销售加工产品50种,年销量700万元。平凉食汇达食品配送中心,年订单数5万个,配送货值3000万元。
下一步,一是推动品牌、管理、文化大抱团,申请注册“崆峒小作坊”“静宁小作坊”等集体商标,政府出台《小作坊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策划推动加工区成为旅游景点,为发展百年产业夯实基础。二是推动豆制品加工领域再整合,组建起全市豆制品“4+2=6”的基本格局(4户生产企业,2个集中加工区,60户小作坊)。三是推动集中加工区县域全覆盖,泾川、灵台、崇信、庄浪4个县规划建设5个集中加工区,设计容量200户。全市整体达到12个,容纳小作坊500户,预计年产值15亿。(作者:王建行 审核:贾明宇 责任编辑:孙斌)
上一篇: 关注:这份倡议事关23782户食品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