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安全整治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安全水平,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3月份,市食药安委办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安排部署了为期四个月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县(市、区)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结合辖区实际,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扎实开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专项整治,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各级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组织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状况,深入现场专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广大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对单位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单位自律与强化监管结合起来,认真排查隐患,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全面摸排情况,切实靠实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监管、不漏一户的原则,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展了卷地毯式排查,逐户建立健全了监管档案。对未
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强化政策宣教,加强业务指导,督促及时申领相关证照;对新、改、扩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主动衔接,提前介入,严把功能布局、加工流程、设施设备配备等,从硬件配置上全面进行规范。同时,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晨检制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全市562户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均能持证经营。专项整治期间,全市142户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申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23户申领了《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各基层监管单位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确定监管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纳入日常巡查范围。
三是突出整治重点,推动实施风险评定。结合全市开展的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经营许可准入、制度建设、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经营场所卫生、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过程风险管控、餐饮具洗消保洁、文明餐桌落实等方面,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并根据现场检查和核准的经营范围等,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及时在经营场所或网站予以公开,根据评定结果基层监管单位确定日常监管频次和监管重点环节,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四是培育示范典型,带动提升质量水平。各县(市、区)局根据辖区实际,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树典型、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指导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应用“4D”、“6T”、“5常”等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各基层监管单位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培育食品安全示范店、“文明餐桌”示范店各10户。督促15户单位食堂加入应用“陇上食安”平台,11户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五是强化部门协同,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市局在专项整治通知中对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泾川县联合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卫健局、民政局等多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按照就餐人数超过100人的机关单位食堂全覆盖的要求,扎实开展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85人次,检查各级各类食堂共计26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消除问题隐患16个。崇信县共检查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92户,风险等级评定35户,A级7户,B级28户,下发责令改正15份,停业整顿 3户,督促升级改造后厨 3户。崆峒区局按照平凉中心城区餐饮服务业油烟(油水)和噪声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方案对中心城区单位食堂餐饮油烟(油水)进行了集中治理,安装油烟净化器60户,升级改造40户,安装油水分离器40户。
六是注重宣传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各基层市场监管所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单位食堂人员培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法规知识宣贯,提高干部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静宁县局以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宣传为契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张贴“公筷公勺分餐”宣传海报,贴纸和桌牌,发放“公筷公勺”倡议书52份。
通过此次集中整治,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