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市直权责清单调整目录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

  • 时间:2023-09-01 17:30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市场监管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市级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调整目录
序号事项名称子项 名称权力   类型行使   主体实施依据责任事项内容追责情形调整类型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公司设立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六条第一款 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6号,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公司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一百八十八条 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分公司设立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十四条第一款“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分公司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分公司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非公司企业法人开业登记、非公司企业法人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非公司企业法人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营业单位、非法人分支机构开业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营业单位、非法人分支机构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营业单位、非法人分支机构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 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适用本法;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其授权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3号公布 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外商投资法施行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法施行后5年内,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调整其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并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也可以继续保留原企业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自2025年1月1日起,对未依法调整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并办理变更登记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其申请的其他登记事项,并将相关情形予以公示。第四十五条 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办理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变更登记的具体事宜,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变更登记工作的指导,负责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服务,为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提供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设立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一百九十二条 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其授权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一百九十二条 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号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作出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第一百九十七条 外国公司撤销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时,必须依法清偿债务,依照本法有关公司清算程序的规定进行清算。未清偿债务之前,不得将其分支机构的财产移至中国境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设立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 1.《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务院令第567号)第五条第一款“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应当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企业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其授权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1.《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第六条 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伙企业(以下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第三条市场主体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以市场主体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办理登记的除外。市场主体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3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市市场监管局 1.《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务院令第567号)第七条“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解散的,应当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进行清算。清算人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市场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一)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四)个体工商户;(五)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2年3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四十四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依法需要清算的,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依法不需要清算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申请注销后,不得从事与注销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登记机关予以注销登记之日起,市场主体终止。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理由)。                                2.审核阶段责任: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3.发照阶段责任:经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应当告知理由。    
4.归档阶段责任:将企业登记的书式材料整理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及监管。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办理的或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的;                        
2.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办理的或超越法定权限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未严格审查申报材料,造成纠纷或财产损失的;                      
4.擅自增设、变更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或条件的;            
5.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在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14对经营单位转让、伪造、倒卖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2005年5月20日予以修正本)、《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30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的处罚: (四)经营单位转让、伪造、倒卖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15  对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销售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11月13日卫生部令第3号,2019年3月2日予以修正)、《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第八条 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 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交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三)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16对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涂改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准文号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2005年5月20日予以修正)、《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五)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 (六)涂改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件或批准文号者。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17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厂房、设施设备、工艺规程、检验人员等不符合生产、检验与相关卫生要求;销售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拒绝化妆品卫生监督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11月13日卫生部令第3号,2019年3月2日予以修正)、《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第六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企业应当建在清洁区域内,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符合卫生要求的间距。 (二)生产企业厂房的建筑应当坚固、清洁。车间内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当采用光洁建筑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并应当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 (三)生产企业应当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化妆品原料、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四)生产车间应当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的生产设施,工艺规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五)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  第十二条 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交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 (三)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
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2005年修正本)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一)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之一项的行为者;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七)拒绝卫生监督者。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18对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或者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化妆品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原料、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由备案部门取消备案或者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10年内不予办理其提出的化妆品备案或者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或者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化妆品;
(二)生产经营或者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
(三)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应当注册但未经注册的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化妆品。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19对生产经营或者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6月国务院令)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和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原料、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由备案部门取消备案或者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10年内不予办理其提出的化妆品备案或者受理其提出的化妆品行政许可申请,对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3倍以上6倍以下罚款,终身禁止其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或者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化妆品;
(二)生产经营或者进口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
(三)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应当注册但未经注册的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化妆品。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20对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责任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根据2020年12月31日国家市监总局令第34号修改)第九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责任:
(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
(三)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承担的保证责任;
(四)因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五)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
第十二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21对经营者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下列责任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根据2020年12月31日国家市监总局令第34号修改)第十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下列责任:
(一)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法定数额或者合理数额;
(二)承担应当由格式条款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
(三)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不应由消费者承担的责任。
第十二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22对经营者在合同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根据2020年12月31日国家市监总局令第34号修改第十一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下列权利:(一)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二)请求支付违约金的权利;
(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四)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五)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六)消费者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23对企业未经许可从事拍卖业务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01年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第三次修订)第四条设立拍卖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审核,取得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未经许可从事拍卖业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罚。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24对竞买人之间有恶意串通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01年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第三次修订第七条竞买人不得有下列恶意串通行为:(一)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拍卖应价。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25对检验检测机构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出具数据、结果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21年4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三十四条:检验检测机构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8号)第五十条  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责令其停止检验,可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26对检验检测机构未按有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出具检测数据、结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八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检验检测规程或者方法、数据传输与保存等要求进行检验检测。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进行检验检测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27对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的;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21年4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十九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内,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
(二)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28对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接受影响检验检测公正性的资助或者存在影响检验检测公正性行为的;出现影响公正性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席令第33号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第二十五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
第六十七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质量检验资格。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违反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消费者组织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29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席令第33号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并处检验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检验费用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对食品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 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0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检测报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席令第33号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并处检验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检验费用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对食品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 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十四条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1对未按规定进行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21年4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二)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检验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的;
(三)资质认定检验检测项目取消的;
(四)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五)依法需要办理变更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2 对转让、出租、出借、伪造、变造、冒用使用已经过期或者被撤销、注销的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21年4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二十条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不得伪造、变造、冒用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不得使用已经过期或者被撤销、注销的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
第三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伪造、变造、冒用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使用已经过期或者被撤销、注销的资质认定证书或者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3对未在检验检测报告上标注资质认定标志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3号公布,根据2021年4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应当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标注资质认定标志。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标注资质认定标志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4对违反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十条 需要分包检验检测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分包给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并事先取得委托人对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以及拟承担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的同意。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检验检测报告中注明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以及承担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或者应当注明而未注明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5对未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或者未经授权签字人签发或者授权签字人超出其技术能力范围签发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十一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由授权签字人在其技术能力范围内签发。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或者未经授权签字人签发或者授权签字人超出其技术能力范围签发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6对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十三条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并且数据、结果存在错误或者无法复核的,属于不实检验检测报告:
(一)样品的采集、标识、分发、流转、制备、保存、处置不符合标准等规定,存在样品污染、混淆、损毁、性状异常改变等情形的;
(二)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检验检测规程或者方法的;
(四)未按照标准等规定传输、保存原始数据和报告的。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7对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实施)第十四条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一)未经检验检测的;
(二)伪造、变造原始数据、记录,或者未按照标准等规定采用原始数据、记录的;
(三)减少、遗漏或者变更标准等规定的应当检验检测的项目,或者改变关键检验检测条件的;
(四)调换检验检测样品或者改变其原有状态进行检验检测的;
(五)伪造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或者伪造授权签字人签名或者签发时间的。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权力类型、名称
338对拍卖人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拍卖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9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1号第二次修订)第五条  拍卖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十二条  拍卖人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市场监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拍卖人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由市场监管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2.《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
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39对虚假广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1日实施)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有本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记入信用档案,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公示。”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0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未能设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未向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登记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1日实施)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未办理广告发布登记,擅自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二十九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应当设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具有与发布广告相适应的场所、设备,并向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登记。)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1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作广告的,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1日实施)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二)违反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发布处方药广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广告、戒毒治疗的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广告的;(三)违反本法第二十条规定,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的。                                             第十五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前款规定以外的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第二十条 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2对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2日实施)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一)发布有本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禁止情形的广告的;                                 第九条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第十条 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3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而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的、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的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3日实施)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一)发布有本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禁止情形的广告的;                                 第九条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第十条 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4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2015年9月1日实施)第五十五条第三款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部门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5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的广告发布登记的是否按照广告发布登记事项从事广告发布活动; 
广告从业人员和广告审查人员情况;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等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是否按照规定报送《广告业统计报表》;其他需要进行抽查的事项监督检查
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主席令第22号)第二十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应当设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具有与发布广告相适应的场所、设备,并向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广告发布登记。”
2.《广告发布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9号)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广告发布单位采取抽查等形式进行监督管理。抽查内容包括: 
    (一)是否按照广告发布登记事项从事广告发布活动; 
    (二)广告从业人员和广告审查人员情况; 
    (三)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等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四)是否按照规定报送《广告业统计报表》; 
    (五)其他需要进行抽查的事项。”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法律依据
346对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47对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48对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一条“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49对销售失效、变质产品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二条“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0对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1对产品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五十四条“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2对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3对生产者生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所列的产品或者以假充真的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条“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所列的产品或者以假充真的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应当予以没收。”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4对为制售假冒伪劣者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5对服务业的经营者将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二条“服务业的经营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使用的产品属于本法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的,按照违法使用的产品(包括已使用和尚未使用的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本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处罚。”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6对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物品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三条“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7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机构或其他国家机关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七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质量检验资格。”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8对抽样机构、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监督抽查规定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11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公布)第五十二条 抽样机构、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59对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四十八条 市场主体未依照本条例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醒目位置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市场主体未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或者相关链接标识的,由登记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处罚。市场主体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0对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逾期不登记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第二百一十一条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四十六条 市场主体未依照本条例办理变更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1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情况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第一百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第二百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四十五条 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市场主体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市场主体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或者在市场主体成立后抽逃出资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2对公司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依法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以及公司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第二百零四条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依照本法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3对清算组不依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等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第二百零六条  清算组不依照本法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退还公司财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4对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 第二百一十条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5对外国公司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行为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四次修正)第二百一十二条  外国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6对无照经营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2017年8月6日以国务院令第684号)第十三条 从事无照经营的,由市场监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无照经营的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市场监管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四十三条 未经设立登记从事经营活动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关闭停业,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实施依据
367对学校食堂(或者供餐单位)未查验或者留存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或者经营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第(四)项,学校食堂(或者供餐单位)未查验或者留存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或者经营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第(四)项:“ 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查验许可相关文件,并留存加盖公章(或者签字)的复印件或者其他凭证:(三)从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直接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其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四)从集中交易市场采购食用农产品的,应当索取并留存由市场开办者或者经营者加盖公章(或者负责人签字)的购货凭证。”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68对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采购、贮存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学校食堂(或者供餐单位)采购、贮存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学校食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69对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或者供餐单位)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或者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或者供餐单位)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或者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0对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未按要求留样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五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学校食堂(或者供餐单位)未按要求留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1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具备实体经营门店,未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主席令第21号,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百二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2.《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具备实体经营门店,未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2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按要求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保存记录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按要求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保存记录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3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4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供的食品配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主席令第21号,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百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2.《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供的食品配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5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未对送餐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或者送餐单位未对送餐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或者未按要求保存培训记录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未对送餐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或者送餐单位未对送餐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或者未按要求保存培训记录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6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按要求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公开投诉举报方式,或者未对涉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及时进行处理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按要求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公开投诉举报方式,或者未对涉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及时进行处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7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将订单委托其他食品经营者加工制作,或者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未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的处罚行政处罚市市场监管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将订单委托其他食品经营者加工制作,或者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未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1.立案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的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1.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3.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4.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5.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6.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或者发生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7.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规范
378依法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市市场监管局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裁决责任:各市州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积极进行裁决,必要时依申请由省局出面裁决。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及时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
2.未客观公正对相关争议作出裁决,引发社会影响事件的;
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
379擅自改变企业名称的;擅自转让或者出租自己的企业名称的;使用保留期内的企业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保留期届满未办理企业登记行政裁决市市场监管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号发布 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4号 2020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十六条 企业名称由申请人自主申报。申请人可以通过企业名称申报系统或者在企业登记机关服务窗口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对拟定的企业名称进行查询、比对和筛选,选取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企业名称。申请人提交的信息和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承诺因其企业名称与他人企业名称近似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裁决责任:各市州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积极进行裁决,必要时依申请由省局出面裁决。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及时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
2.未客观公正对相关争议作出裁决,引发社会影响事件的;
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事项名称
380对企业名称争议的裁决行政裁决市市场监管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4号   2020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一条 企业认为其他企业名称侵犯本企业名称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为涉嫌侵权企业办理登记的企业登记机关处理。企业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后,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裁决。行政裁决责任:各市州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积极进行裁决,必要时依申请由省局出面裁决。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及时对受检单位和检验机构间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
2.未客观公正对相关争议作出裁决,引发社会影响事件的;
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1公司股权质押登记(设立)(变更)(注销)(撤销)行政确认市市场监管局《股权出质登记办法》(2020年国家市监总局令第34号)第三条 负责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登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股权出质登记机关(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机构是股权出质登记机构。第六条第一款第六条 申请股权出质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应当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提出。申请股权出质撤销登记,可以由出质人或者质权人单方提出。 1.受理阶段责任: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受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当场一次性告知补正事项,经补正符合法定要求的当场受理。                      2.审核阶段责任:受理申请后当场审核,并作出登记决定。                                                       3.送达阶段责任:作出登记决定的当场送达登记通知书。                                                        4.公示阶段责任: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公示股权出质情况。                                          5.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依法予以受理的申请不予受理或未一次性告知补正事项的;
2.未依法审核或违法作出登记决定的;
3.未及时送达登记通知书的;                   4.未依法公示股权出质信息的;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2负责公司章程修改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九条 市场主体的下列事项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一)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二)经营期限或者合伙期限;(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数额,合伙企业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和出资方式;(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六)参加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姓名;(七)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八)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市场主体变更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3负责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备案管理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九条 市场主体的下列事项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一)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二)经营期限或者合伙期限;(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数额,合伙企业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和出资方式;(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六)参加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姓名;(七)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八)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市场主体变更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4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九条 市场主体的下列事项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一)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二)经营期限或者合伙期限;(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数额,合伙企业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和出资方式;(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六)参加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姓名;(七)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八)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市场主体变更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5非公司企业法人主管部门(出资人)变动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八条 市场主体的一般登记事项包括:(一)名称;(二)主体类型;(三)经营范围;(四)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五)注册资本或者出资额;(六)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负责人姓名。除前款规定外,还应当根据市场主体类型登记下列事项:(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非公司企业法人出资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姓名及居所;(三)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承担责任方式;(四)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姓名、住所、经营场所;(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市场主体变更登记事项,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6外商投资企业董事、监事、经理、联合管理机构成员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九条 市场主体的下列事项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一)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二)经营期限或者合伙期限;(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数额,合伙企业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和出资方式;(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六)参加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姓名;(七)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八)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市场主体变更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7外国合伙人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九条 市场主体的下列事项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一)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二)经营期限或者合伙期限;(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数额,合伙企业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和出资方式;(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六)参加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家庭成员姓名;(七)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八)公司、合伙企业等市场主体受益所有人相关信息;(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市场主体变更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备案事项的,应当自作出变更决议、决定或者法定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本会计年度终了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8外资企业财产或者权益对外抵押、转让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1.《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2010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4号公布 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三十一条 外国企业的有权签字人、企业责任形式、资本(资产)、经营范围以及代表发生变更的,外国企业应当自上述事项发生变更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机关备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3号公布 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六条 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依法调整后,原合营、合作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股权或者权益转让办法、收益分配办法、剩余财产分配办法等,可以继续按照约定办理。
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89企业法人在国外开办企业或增设分支机构的备案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6号)第二十三条 市场主体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登记。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实施依据
390依法调解专利纠纷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
39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重大修理)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法律依据
39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改造)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
39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告知(试安装)其他行政权力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1.立案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的经营违法行为或者移送的违法案件,应予以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举报、申诉,经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由办案机构将结果告知具名的投诉人、申诉人、举报人。                                             2.调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对立案的案件,指定专人负责,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当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5.决定阶段: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销案、不予行政处罚、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对重大、复杂案件,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处罚的案件,应当提交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阶段: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7.执行阶段:对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采取加处罚款,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出现以下情形的,追究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                                      2.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3.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违反规定设立处罚种类或改变处罚幅度的;                                      5.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影响的;                                       8.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发生腐败行为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规范法律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