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以铁腕整治筑牢群众安全防线--平凉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班会议
2025年3月28日上午,平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班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要求,部署推进专项治理行动。
会议指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据统计,202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达1万余起,其中因非法改装电池、违规充电引发的占比超50%。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全链条、全覆盖、零容忍”的决心推进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成立市、县两级专班,印发实施方案等文件9份,联合公安部门公开征集违法违规线索,开展联合执法25次,形成高压震慑。二是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全年检查销售单位1420家次,查处违法案件20起,罚没款10.32万元,没收不合格车辆7辆,暂停CCC认证证书11张,曝光典型案例16起。三是主体责任逐步压实。创新推行“三公开一承诺”制度,统一制作公示栏135张,签订承诺书200余份,覆盖全市90%以上销售企业;开展专题培训26场次,覆盖监管人员218人、企业负责人1322名。但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基层能力不足。部分县区执法力量薄弱,技术性问题发现率低;二是主体责任缺位。部分企业进货查验流于形式,非法改装、“三无”产品屡禁不止,违法行为涉及全市13.2%的销售单位,行业乱象亟待整治;三是技术支撑滞后。市级抽检经费短缺,蓄电池检测能力不足;四是充电管理漏洞。部分小区充电设施违规收费,外卖车辆充换电管理松散。
会议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并提出六方面工作要求:一要强化风险研判,压实监管责任。消防、纪委双线督导,严查非法改装、违规充电及监管腐败问题,确保整治公正透明。二要全面排查隐患,严打违法行为。对全市152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7家电池充电器销售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打击销售“非标车”、拆改电池、虚假宣传等行为,执行“六严禁”销售禁令(如禁止拆分销售、改装服务、销售“三无”产品等)。三要规范充电管理,整治价格乱象。严格落实充电设施“价费分离”和居民电价政策,严查充电收费高于标准、公示不全等问题,从源头减少“飞线充电”现象。四要压实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监管。要求销售单位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建立“三公开一承诺”公示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五要联动执法攻坚,形成震慑效应。4月1日起,全市开展“三查三打三公开”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取缔非法改装窝点,对违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并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六要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安全意识。通过发放《消费提示》、张贴警示海报、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方式,推动新国标普及,引导群众选购合规产品。
会议要求,电动自行车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标国家监管要求,坚决消除风险隐患。市局将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对履职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为群众营造安全、规范的市场环境。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相关业务股室、各基层市场监管所负责人以及市局相关科室、市质检中心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会议。
(作者:段成奎 编辑:田悠燃 审核:贾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