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聚焦党建领航、载体带动增活力,全力打造“孵化式”党建“升级版”
近年以来,泾川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破难点、强弱项、树品牌,全力推进“孵化式”党建体系建设,不断扩展区域化、联盟化、集群化党建经验做法,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泾川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能增效。
坚持机制创新,打造“孵化式”党建体系。一是持续建强“主阵地”。依托泾川县顺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成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泾川县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孵化中心,探索建立“1+3+8+X”党建孵化体系,着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四难”问题。二是持续做实“软阵地”。围绕塑造先锋意识、打造先锋班子、建强先锋队伍、发挥先锋作用,持续深化“孵化式”党建体系内涵和外延,借助“泾水先锋”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季刊、网报等多种手段以及各级网宣平台,大力宣传非公党建孵化体系工作动态、经验做法。三是持续做活“新阵地”。聚焦新兴行业领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依托甘肃省润祥红色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建成泾川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孵化中心,紧盯孵化党员、孵化党组织、孵化党务工作者、孵化活动、孵化创客“五大职能”,建立“对点式指导、下沉式服务、全领域推进”工作机制。
发挥“三大职能”,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孵化党员。建立党员管理“一优二接三培”机制,以党建孵化中心和党建孵化站平台,及时将未建立党组织非公企业的流动党员吸纳进孵化中心党支部,同步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培训等工作。二是孵化党组织。对已经孵化出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由党建孵化中心帮助指导其单建党支部,并帮助选配好党务工作者;同时实现动态管理,小微企业在县域落户时,同步进驻孵化中心,成立临时党支部,待企业正常运营后,建立正式党组织。三是孵化党务工作者。党建孵化中心实行党建活动轮值制度,每月承办一起孵化活动,孵化中心内各党组织党员集中参加,党建孵化中心专职党建指导员“一对一”帮带。共孵化党组织5个、孵化党务工作者64名、孵化党员8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4名、提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5个。
聚焦党建新领域,有效彰显非公经济组织活力。一是以创新抓孵化。不断丰富完善“孵化式”党建体系,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孵化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孵化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以措施抓落实。引导“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自觉“亮身份”、主动找组织,摸排吸纳229名党员加入新业态新就业党组织、引导全县71家新兴行业企业入驻孵化中心,为新业态新就业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54人,配备党务工作者17名,联系指导71家新兴行业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三是以阵地抓带动。依托泾川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孵化中心,跨领域、多行业开展联合“主题党日”3次、举办“视频微课”“掌上微课”7期,积极探索推行网上组织生活,确保新业态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精心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微阵地”,开创“组小宣”视频号,发布相关党建知识12条。
健全“三带机制”,不断放大孵化体系建设成效。一是坚持党建带工建。以创建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为目标,深入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和谐工业园区创建”等活动,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保障维权机制建设,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农民工援助行动,组织各类培训20余场次,实现职工再就业600余人(次)。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等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全县非公企业先后资助贫困学生60多名,出资28万元为贫困村修建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三是坚持党建带妇建。以打造“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为平台,实施“双育双带”工程,不断提升妇女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救助和帮扶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工作,目前,共帮扶贫困妇女20余名,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