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落地见效
泾川县按照国家和省、市食品安全工作总体部署,坚决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迅速推进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工作开展,确保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超前精心谋划,高位推动强部署。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全国食品安全办主任会议和省、市食药安委办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会议精神。要求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迅速摸排主体,精准分级夯基础。为全面、准确地完成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工作,县食药安委办召开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专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八步工作法”要求,把握时间节点,抓住关键要点,确定专人对主体分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各基层所及乡镇(城市社区)对全县15个乡镇(城市社区)和225个行政村(社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摸底、统计,并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详细信息进行核实。经摸排,全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192家,按规模大小、业态类型等分为A、B、C、D四级,核定A级主体3家、B级主体85家、C级主体613家、D级主体1491家。
逐级干部分层,有序推进强队伍。县、乡镇(城市社区)食药安委办积极和当地党委政府衔接汇报,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底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包保干部数量和范围、建立包保干部分层台账,将包保领导干部信息录入“陇上食安”平台,并添加包保干部账号。全县共确定了17名县级党政领导、171名乡镇领导、447名村级干部,有效解决“谁来包”的问题。
实施层级对应,分层包保明责任。按照层级对应要求,将A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由市级领导包保,B、C、D三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一一对应到县、乡镇(城市社区)、村(街道)三层包保干部头上,将包保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全县2192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了全包保。实施“三清单·一承诺”,每位包保干部,根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
强化干部督导,深入纠查见实效。全县三级包保领导干部按照各级任务清单,对包保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采取提醒督促、现场督查、培训指导等方式展开督导,督促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等。截至目前,全县包保领导干部已督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21家,计划于12月下旬全面完成第一轮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