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千企助千村、党建促振兴”行动扎实有效
“千企助千村、党建促振兴”行动开展以来,平凉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引导鼓励全市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开展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切实筑牢村企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取得了扎实的成效。目前,全市共有102家非公企业与128个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资金8406万元,带动就业16547人,营造了非公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一是助力产业振兴。引导非公企业深挖农村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实施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等产业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庄浪县甘肃葫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村镇为单元,发展联络点,每个联络点配置施肥设备、自建仓库,对果农免费进行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转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果园管理上,采取统一施肥,统一剪枝,统一喷药,统一收购的方式,目前共服务 9 个乡镇,83个行政村,2000 多户果农,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甘肃南北工贸集团党支部与王村镇朱家涧村签订了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商贸合作协议,在超市设立了朱家涧村帮扶蔬菜销售专柜2个,日销蔬果1000多公斤,惠及困难户99户,开创了泾川县“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商互利共赢新模式。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引导非公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借助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定期不定期组织用工需求较大的非公企业到劳动力较多的农村现场招聘,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甘肃德美地缘、静宁常津果品公司、静宁县红六福果业等11户企业党支部不同层次创建了“大学生就业基地、劳务输转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下岗职工、帮扶农村困难家庭人员就业等措施,帮扶解决就业人员6000余人。
三是参与生态建设。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内道路、小型供水工程、分布式清洁能源、仓储物流、公共照明、养老助残、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平凉新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平凉天泰工贸集团等为帮扶村修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社道路硬化等捐款捐物124万余元。灵台县兴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为帮扶村村级文化广场改造提升、村部办公楼维修党建活动室改造等投入18.5万元。
四是强化党建联姻。引导村企党组织结对联建,结合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村企党组织书记、出资人、党员骨干等为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结对开展“主题党日”、红色党课、志愿服务等接地气的共建活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乡村振兴互促共进,助推村企形成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挚”,共助乡村振兴。庄浪县市场监管局与甘肃银海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杨河乡王湾村联合开展“送化肥、送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为居民捐赠化肥,讲解施肥技术。泾川县顺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帮扶村开展“千企助千村、党建促振兴”主题培训活动,宣传讲解电商扶贫相关政策措施,农机维修、果树修剪等培训,引导鼓励帮扶对象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
五是开展慰问帮扶。引导非公企业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捐赠物资。甘肃华星煤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带队深入策底镇红旗村和安口镇朱家坡村走访慰问部分贫困户、空巢老人,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帮扶。静宁县和谐医院党支部围绕党建引领,全体党员模范带头开展了“健康义诊下乡”活动,为曹务、界石铺等乡镇困难群众免费分发常用药品,检查身体,共接诊病人120余人次。崇信县天成预拌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等11户企业开展金秋助学,为学子送出2.2万元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