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二季度 决胜双过半 泾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
“冲刺二季度 决胜双过半”冲锋号吹响后,泾川县市场监管局以“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学习思考大深化、工作能力大提升、机关作风大转变“三个专项行动”和“六比六看”抓手载体,立足守牢“三品一特”安全监管、优化服务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推进价格监管、标准计量、知识产权应用保护等市场监管工作,奋力冲刺双过半。
在守护安全底线上展现“新作为”。紧盯“三品一特”日常安全监管,开展县域内托管机构“小饭桌”、医美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检查、非医用口罩质量安全监管、重大节会旅游景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强化了隐患排查、监督抽查,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检查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4个,现场督促整改隐患问题7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份;检查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41户,发现风险隐患23项,责令整改13项,立案查处5户;检查药械经营单位54户(次);检查非医用口罩相关市场主体300余家(次),办理无照从事生产经营不符合产品标识要求的口罩案件1起;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6家(次),设备52台(套),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份。
在激发市场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县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专区,依托泾川县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行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服务模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登记审批效率。同时,全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证照联办”等制度,将食品小经营店登记新办、变更、延续等7个事项办理权限委托(下放)至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办理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1125件,发放电子营业执照856个,全县共办理涉及4种改革事项企业登记业务数量1275件,惠及企业数量727件。
在维护市场秩序上书写“新篇章”。对辖区内共有强制性认证产品销售企业127户、能效水效标识产品销售单位44户,摸清了监管底数,提高了监管效能。并联合了药械化成员单位8个部门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检查53户(次);对凤凰城小区开发商联合住建局进行约谈,责令向收取燃气工程安装费的业主退还收取的燃气工程安装费53万余元。同时,围绕消费主题,以“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悬挂横幅22条,宣传材料9000多份,解答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2.26万元,数量3964公斤。截至目前,共受理、调处消费投诉57起、举报34起,调解成功投诉13起,挽回经济损失0.99万元。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推出“新举措”。开展了餐饮业和“四小”业态质量提升行动,完成青年路、星鼎超市巷道经营场所提升改造和北新街综合市场、城东综合市场规范化建设,全方位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完善了“红黑榜”和风险等级管理制度,组织大中型餐饮、超市、生产加工企业及特殊食品安全员进行培训抽考,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率、健康证持证上岗率、抽考覆盖率及合格率持续提升。同时,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截至目前,申请商标42件,成功注册37件,有效商标总量1072件,增幅3.57%。新增授权专利9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9件),有效发明专利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27件。
在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上呈现“新成效”。规范并建成布局合理、卫生干净、管理规范占地3000㎡的城东综合市场和现代标准化黄酒生产企业1户;指导辖区豆芽生产企业完成规范化改造,日产量可达1万公斤,及时填补了豆芽领域的监管短板;围绕特色农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续展绿色食品企业5家,换证无公害企业1家,获证企业年检率和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了100%,“泾川苹果”“富原红”果品分别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际商标;在全省查办首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案件1起。同时,融合“线上+线下”“传统+现代”及“八类”载体,制作食品安全宣传展板15个、印制发放各类宣传画1.5万张、彩色门带5000条、食品安全知识手册1万份,并利用市场主体、出租车、公交车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200余条(次),征集举报线索并查办案件1起,兑现奖金500元,公众知晓率持续攀升。